2005年3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奸商让160余人“赚洋钱”美梦落空
通讯员 马椿寿 陈辛江 本报记者 仇健

  两名江西奸商唱“双簧”,导演了一场跨国骗局;上虞某建筑集团海外部经理落入圈套,导致160余名务工者被骗去劳务输出费近85万元。3月21日,骗局的始作俑者——江西抚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抚州国际公司)原总经理、法定代表人陈华泽,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5万元。
  招人的外国公司子虚乌有
  2002年11月,上虞某建筑集团海外一部在媒体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招收柬埔寨等地公司的管理人员,月薪400美金至800美金,工作时间为3年。很快,省内众多应聘者赶来签订出国协议,并缴纳了劳务输出费约2.4万元。
  2003年2月6日,4名上虞女工和一位来自淳安千岛湖的男机修工,作为其中首批出国务工人员乘火车前往柬埔寨。他们在抚州国际公司副总经理余隐鸿和上虞该建筑集团海外一部经理沈某的带领下,前往一家名叫“博乐”的制衣公司打工。
  可到柬埔寨首都金边后,5人却被安排到一家破旧不堪的工厂里免费实习,经打听,当地根本没有名为“博乐”的制衣公司。随后,余、沈两人丢下这些务工者顾自回国了。由于欠下房租和包车费,当地的房东和司机将这些务工者扣押了起来。后经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和上虞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他们才于当年2月26日返回家乡。
  骗人的国内奸商唱起双簧
  该事件立即引起了上虞警方的高度重视。经查,涉案的江西抚州国际公司因未办理年检,2002年起已不具备对外经营的资格;而上虞该建筑集团海外一部则由于一直有海外业务而具备劳务输出的资质。
  一次偶然的机会,抚州国际公司副总经理余隐鸿结识了沈某,并利用其想拓展海外劳务输出业务的心理,打起了如意算盘。而此时,其“后台老板”抚州国际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陈华泽也开始幕后操纵,制造具有劳务输出能力的假象。
  2002年8月,余隐鸿打电话给沈某要求合作,并称有一笔到柬埔寨、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劳务输出业务,计划招收200名劳务人员。具体办法是,由沈负责在浙江招人,抚州国际公司收取每人1.2万元提成,剩余费用归沈某所有。沈某见有利可图,便轻易上了“贼船”。
  2002年11月,沈某通过招聘广告从上虞、诸暨、淳安、建德等地招了160余人,收取劳务输出费后,先后付给抚州国际公司共计约80万元。后经警方查实,这些钱既没开发票,也没入公司账户,而是被陈华泽、余隐鸿等人瓜分一空。
  为了假戏真做,余隐鸿等人才组织了那5名务工人员到柬埔寨,但骗局很快被揭穿。2003年4月,余隐鸿落网(另案处理)。陈华泽于2004年6月8日被上虞警方捉拿归案,随即以合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